首页
1
最新文章
2
活动
3
2011 Win win win 赛局--塑化剂风波!4
弘农吉娜美食服务有限公司 814 高市左营区大顺路 260号3F~6
3A时代-对流通百货业的冲击 即将开始!研究部经理 杨晸宇   20230801              2023 AI时代的来临,对流通百货业、量贩业、超商、生鲜量贩等是一个质变的开始。            从未来物流研究所2022年的调查(如下文),相关业者在2024/1Q 市调2023的成绩出来时,受AI科技行销及直接媒体通讯、支付技术平台、人类行为HBC改变,预计市场分额改变会更加明显。(本社研究部20230801)百货龙头新光三越、SOGO市占率都衰退⋯哪间百货公司崛起最快? 撰文者:未来流通研究所  2023.07.24 摘要1.台湾最新产业市占率调查显示,超市及量贩业态已形成实质合并;综合商品零售业已成各项零售业中,集中度最高的产业。2.疫情以后,百货业是复苏力道最强劲的综合零售业别,2022年营业规模年增15.2%至3946亿元新高。但百货龙头新光三越、SOGO百货,市占率皆微幅衰退。3.超商产业规模2022年年增5.7%,业者朝跨业经营、开创多型态的生活服务。超商前两大业者统一超商与全家便利商店,2022年合计市占率突破70%。4.市占率」不仅详实反映产业版图结构,在以规模经济为核心策略的零售产业中,更是评估企业竞争优势变化的关键数据。 2022年,台湾零售产业於疫情爆发后,首度迎来全次产业别正向成长。各家企业在疫情期间、疫情后的发展与布局,具体展现在市占率变化上。本文汇整零售和电商产业的经营数据,结合各家企业在台湾的年营业额,并访谈多位产业资深专家,归纳产业动向与发展趋势。此外,在跨业购并及多样化店态合并经营下,台湾超市及量贩业态已形成实质合并,因此本年度研究首度合并调查及计算超市及量贩业态市占率。统一超商、全家便利商店合计市占率,首度突破70%2022年综合商品零售业展现出两项显著趋势。首先是超市及量贩业态的实质合并:大型零售集团加速综合零售业态的跨业整并,除了强化规模经济的优势,亦大幅拉高全通路竞赛的资本门槛。例如2020年台湾家乐福收购惠康百货(顶好超市、Jasons超市)后,统一集团於2022年7月宣布收购台湾家乐福(公平会於2023年5月通过此项购并案);2021年超市龙头全联收购大润发,迈出零售跨业经营的第一步。其次为综合商品零售业,在多年来的企业整并及规模经济下,已成为各项零售业别中,产业集中度最高的领域。超商前两大业者统一超商与全家便利商店,2022年合计市占率首度突破70%;百货产业前4大业者,合计市占率超越50%;超市及量贩产业3大业者,全联、好市多及家乐福,合计拿下高达80%的市场份额。1.百货产业2022年百货业跃升为疫后复苏力道最强劲的综合零售业别,营业规模年增15.2%至3946亿元新高。蝉联第一的新光三越百货,市占率自2021年的21.7%小幅缩减至21.1%;排名第二的远东百货市占率自13.6%增至14.6%;位居第三的SOGO百货市占率自12%减至11.4%。其他大型业者中,以台北金融大楼(台北101商场)及环球购物中心市占率提升幅度较为显著。2.超商产业2022年超商产业规模年增5.7%至3821亿元,业者朝向跨业经营,也开创多型态的生活服务发展,陆续纳入餐饮、健身房、宅配、开发自有品牌/联名商品、营运共享空间等业务类别,不仅强化业者本身的规模优势,更间接将更多生活消费「超商化」,成为支撑整体超商产业S型成长的动能。市占率方面,蝉联第一的统一超(7-ELEVEN)市占率自46.5%持续攀升至47.9%;排名第二的全家便利商店市占率自22.0%增至22.5%;排名第三的莱尔富市占率约略持平於6.4%。3.超市、量贩产业受代表性业者跨业购并及多样化的店态合并经营影响,超市及量贩业态2022年合计规模达5039亿元,成长幅度自2021年的7.3%回落至2.4%。市占率方面,在产业母体扩大的基础上,全联实业市占率自32.3%增至32.8%,若纳入大润发,市占率进一步增至37.7%,蝉联超市及量贩产业市占冠军。排名第二的好市多(Costco)市占率自24.4%大幅攀升至29.8%,为本次调查所有零售业别中,单年度市占率攀升幅度最高的企业。电子商务持续由momo购物称霸2022年全台电子商务业规模达3103亿,首度突破3000亿元大关,与百货、超商同为3000亿元量级零售业别。不过,2022年电商产业首度面临成长趋缓的挑战,年增幅自18.3%回落至8.7%,涨幅与疫情期间相较,近乎腰斩。在规模竞争强度剧烈的综合电商平台中,已形成显著的产业集中化,例如momo、虾皮购物等指标性业者,在市占率及月流量指标上,持续拉开与对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在更著重於品牌溢价能力的中小型品牌电商领域中,展现百花齐放的亮眼成绩,反映近年D2C模式(Direct-to-Consumer)的蓬勃发展。大型综合电商平台中,2022年富邦媒体(momo购物)拿下33.3%的市场份额,成为台湾首家营业规模突破1000亿的电商业者,营业额与市占表现双双创下自身历史新高。不过除了momo购物外,2022年PChome、东森得易购、博客来、创业家兄弟等综合电商平台业者,市占率普遍较2021年下滑。部分具有品牌溢价优势的中小型品牌电商采D2C模式逆势突围,2022年普遍展现优异成效,连带拉升周边服务商的成长表现。例如旗下拥有PAZZO、MEIER.Q的美而快,以及主营Life 8的米斯特等,营业额及市占率均有显著成长。此外,D2C及电商支援服务的代表性企业,91APP及欣新网,2022年营收成长率分别达14.7%及57.2%。虽因营收来源差异未纳入电商产业市占排名,但仍反映出电商市场D2C模式的蓬勃发展。(欣新网因部分营收来源与电商产业定义相符,因此部分认列进入排行)专卖零售业结构零碎分散,大型业者市占率扩张不易专卖零售业覆盖范畴丰富多元,与综合商品零售业相较,产业市占结构较零碎,缺乏掌握强势市占优势的企业品牌。大型业者市占率扩张不易,多数业别产业集中度均相对低落,各项专卖业别中,仅美妆药局及汽车专卖零售业集中度较高。1.3C家电零售业2022年疫情趋缓后,3C家电零售业规模成长率自2021年的11.8%大幅回落至1.8%,产业规模为2736亿元。市占率方面,灿坤3C市占率自8.4%降至8.1%,全国电子市占率自7.7%略增至7.8%,其他3C家电通路品牌以集雅社与三创数位市占率提升幅度较为显著。2.美妆药局零售业受惠於代表性企业近年积极布局数位会员及线上销售,加上药局业进入连锁化购并整合加速阶段,以及日系药妆品牌大举布局台湾市场等因素,推动美妆药局零售业的营业规模成长。2022年产业规模年增8.4%至2146亿元,首度突破2000亿元大关,成长幅度更写下2004年后新高。市占率方面,美妆生活百货业者宝雅蝉联市占排名首位,市占率自8.8%增至9.1%。以加盟模式维持每年增加30%店数的大树药局,2022年营业额增长29.1%,带动市占率自5.7%扩增至6.8%;统一超旗下康是美药妆店,市占率约略持平於6.5%3.家具家饰零售业2022年受惠於疫后复苏浪潮,家具家饰零售业规模年增8.0%至1970亿元,成长幅度写下2004年后新高。前3大业者排名近年均一致,排名第一的特力屋市占率自8.4%降至7.6%;排名第二的无印良品市占率约略持平於2.9%;排名第3的宜得利家居市占率自1.7%增至2.0%。4.汽车零售业汽机车及配件用品零售业,为台湾规模最大的专卖零售业别。2022年产业规模达6820亿元,年成长率自2021年的0.1%增至3.2%。值得一提的是,因疫情期间全球车用晶片短缺及供应链受阻,影响部分业者市占表现,2023年车辆陆续交车后,市占率可能出现较大变化。2022年市占率方面,排名第一的为蝉连冠军宝座多年的和泰汽车,但受到旗下进口车款供应受阻影响,市占率自21.0%滑落至19.1%;泛德、泛德永业、中华宾士等进口豪华车辆销售商,市占率介於6.4%至5.1%间,与2021年相较均有所提升。其他日系品牌及日系汽车经销商市占排名亦相对靠前,如同为TOYOTA体系下的国都汽车、中部汽车、桃苗汽车等,以及HONDA体系的台湾本田、NISSAN体系的裕隆日产等,市占率均高於3.4%。※虾皮购物、Yahoo奇摩购物、Coupang、IKEA、屈臣氏、微风百货等外资及代表性企业未单独揭露台湾市场营收,故未纳入本次市占率调查。*本文获「未来流通研究所」授权转载,原文:【商业数据图解】2022台湾「零售与电商」产业市占率英雄榜| 未来流通研究所 (本社公关部引用20230801) http://www.ghr-ido.url.tw/hot_467320.html 20230801 本社研究部 3A时代-对流通百货业的冲击 即将开始! 2023-07-28 2024-07-28
弘农吉娜美食服务有限公司 814 高市左营区大顺路 260号3F~6 http://www.ghr-ido.url.tw/hot_467320.html
弘农吉娜美食服务有限公司 814 高市左营区大顺路 260号3F~6 http://www.ghr-ido.url.tw/hot_467320.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07-28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ghr-ido.url.tw/hot_467320.html

Win Win Win    / 吴俊莹  2011-06-12

要能做到Win Win Win,最重要的是要掌握足够的资讯。每个产品本身从原料、加工、包装、运输的成本都是资讯。

 

好长一段时间,我们谈生意都会说这是一个Win Win双赢的结果,让买家与卖家都获利,一齐成长。不过随著世界的改变,虽然谈判桌上只看到两组人马,但是仍有一大堆隐形人围绕著这个谈判桌,他们的利益也影响著我们。例如,消费者以及我们背后的供应商,因此,我们得思考一个多赢的局面,而不是赢家独拿的零和游戏。一个好朋友告诉我,他们OEM的对象是国际的品牌公司,每次开会的时候,对方会拿出一个小纸牌,上面写著「消费者」,放在大家面前,代表著会议的内容,必须要对消费者有利,这个会议才算产生了价值。

当我们论及成本时,总是以割肉的方式来进行,从与会者、与会者背后的供应商,或者中间人等等角色的利益上,一片一片地削下来……然而,消费者不一定获利,但是最接近消费者的通路商或品牌商,透过压低成本及风险来增加获利能力,却是不争的事实。产品从工厂大批卖出时价格可能很低,到市场销售时却非常昂贵,例如iPhone的出厂价与消费者购买的定价,可能高达10倍或以上的乘数。大家都想说,既然品牌与通路赚这么多,其实让利一些给工厂,也不会怎样吧?但是因为竞争,市场上总有公司在做低价促销,加上库存的风险,还有各种成本,消费者必须要支付更多费用来分担厂商的风险。

但是如果我们多花一些心思在产品本身呢?例如电器可以有节能的概念:科学家说不用电器时把插头拔掉,可以节电8%左右,美国的AT&T就推出了零耗电的节能充电器。或者,很便宜的USB产品,如果具有可爱的造型,售价也可以提升30%50%。这就是所谓的差异化,每种产品的差异化有他的成功方程式,并不是说差异化就一定可以卖出去。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把消费者价值放进产品的差异化,胜出的机会就比较大。

有很多的利益是大家一开始没想到,在思考之后才产生的。关税一向是影响产品价格与风险的最大因素之一,脑筋动得快的厂商,发现巴西市场的层层关税问题之后,与当地的厂商合作,先把产品制造成容易组装的半成品,然后以零件的名义低价进口,在当地组装之后出售,如此消费者可以低价购买,而进口商与当地工厂也能获利。东欧的劳工价格明显低於西欧,而中国的劳工价格又低於东欧,於是台商选择在中国制造半成品,运往东欧组装之后卖到西欧。「即使是半成品,也是有很多窍门的」,从事这种生意的台商长辈说,「要能做到Win Win Win,最重要的是要掌握足够的资讯。」每个产品本身从原料、加工、包装、运输的成本都是资讯;远洋运输的价格,到达不同港口的价格,以及从不同的工厂组装运送到目标市场的价格,从这里就看到了IT的价值,因为必须要从出货记录等资料中寻找最好的排列组合。

「大部分的IT并没有成长到能够提供BI的能力!」担任企管顾问的长辈提到,「这里面存在著一个断层,就是具有BI知识的人,ERP的软体开发商,还有公司的IT人员必须要能形成Win Win Win的团队。」这是很难的事情,因为需要不同的专业来整合。外部资讯也需要客户帮忙提供,否则我们也不清楚目标市场的工资、关税、各港口以及航运的费用。再来则需要IT制作报表与排列组合,也要常常更新数字以免出现落差,最后才能让决策者选出比较可行的方案。

最近一个长辈跟我说,「钱有他的个性,你必须要知道自己要赚哪种钱。」商业杂志里提到股票长期投资,把钱投资在风险低,但殖利率高的股票,每年可以领5%~6%的分红,这算是利息钱;朋友把房子隔成好几间来分租,赚的是租金。而老板需要知道,公司最适合赚什么钱?《旺报》提到,有工厂的老板分析了石墨这个材料的价值,如果自己单纯采矿销售原材料是X元,做成高度加工球型石墨价格可以是10X,拿去做工业钻石可能获利20X,这就要看我们自己能做的是什么。有两个台商,他们把所有力气放在经营与美国客户的关系,以及美国通路的扩展,然后把订单交给越南的合作伙伴去生产,自己赚合理的中间价差。当我们从Win Win Win的条件与角度来限制自己,找到的钱会更具有长久性。

既然是Win Win Win的多赢局面,就必须要以大家都有好处而且不要贪心,以追求稳定获利为前提,不符合的事情就得放弃,或者取得新的资讯重新计算,而不是贸然投入。最近我听说一个厂商,决定放弃在大陆的工厂,回到台湾,因为缺工缺电也缺干部。「我们与客户讨论,找到彼此都能cost down的模式」,厂商提到他的Win Win Win执行流程,「把那些用在搞定工人、电力的脑力,用在改善流程,挑选客户,思考产品,强化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反而更成功!」什么事情是附加价值最高的?是符合我们经营管理能力的?透过思考Win Win Win的模式,持续往微笑曲线的两端移动,就算每天只有一小步,还是会有到达蓝海的一天。
(
本社公关部 201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