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最新文章
2
活動
3
20140728 日中食材之戰 國人健康安全之戰 台灣政府愛國人嗎?!4
https://www.ghr-ido.url.tw/ 弘農吉娜美食服務有限公司
弘農吉娜美食服務有限公司 814 高市左營區大順路 260號3F~6
寒流來臨及寒波來襲 不要固執於風雨無阻 身體需要適應溫差20250202 本社公關部上了年紀50歲以或者有服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對天氣變化的第一時間~最好待在習慣或熟悉的室內空間。很忌諱氣溫下降的第一時間就做室外的活動,例如清掃庭外、修剪花木、剷雪等;甚至有人喜歡風雨無阻地跑步、運動、游泳等等,最好是寒流來的第二、三天,才適度活動.心臟是對溫度最敏感的器官,天氣降溫時,就已經加大負荷需要血液循環量;如果又增加活動上的量,心臟負荷大與溫差大,人的心臟就容易不舒服.特別是凌晨起床前後,更是多發難過的時間.(本社公關部) 寒流氣溫急凍,最怕心血管疾病來敲門!醫師提點心肌梗塞保命方法 強烈冷氣團來襲,將出現 10 度以下低溫!當氣溫急凍時,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機,專家提醒,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並學會保命自救法,以免發生無法挽回的憾事。 寒流來襲加上華南雲雨區南下,全台各地今均呈濕冷天氣,中央氣象局中午再更新發布低溫特報,中部5縣市均納入橙色燈號、屬非常寒冷區域,持續低溫10度左右。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提醒,在春寒乍暖時期,因早晚溫差極大,若有心血管疾病相關病史者,不管任何年齡層,都需要特別留意「心肌梗塞」發作風險。 氣溫急凍,好發心血管疾病 因為在寒流來襲時,低溫會造成血管劇烈收縮、血壓上升,使得血管壁的不穩定斑塊破裂,容易造成急性血栓、心肌梗塞或中風;而當天氣回溫時,血管急速擴張,使心臟耗氧量增加,血流無法順利回流,心肌梗塞的機率就會增加。 陳玠宇表示,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長者 (男大於 45 歲、女大於 55 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肥胖者、停經婦女,或是有抽菸習慣,曾有中風、心絞痛等心血管病史者。 注意症狀,平時應積極檢查 急性心肌梗塞主要的症狀是突發性的胸痛、胸悶、冒冷汗、噁心、嘔吐、眩暈、急喘等,甚至出現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別等到更嚴重的心律不整、心臟跳停等需要急救時才就醫。 陳玠宇指出,心肌梗塞發作未及時就醫,將會大幅增加猝死的風險。心肌梗塞發最好的自救方法就是立即就醫,無論是按壓人中、放血等偏方,都不會有所幫助,切勿聽信謠言而延誤就醫時機。(20250202本社公關部) https://www.ghr-ido.url.tw/hot_509526.html 20250202 寒流來臨及寒波來襲 不要固執於風雨無阻 身體需要適應 2025-02-01 2026-02-01
弘農吉娜美食服務有限公司 814 高市左營區大順路 260號3F~6 https://www.ghr-ido.url.tw/hot_509526.html
弘農吉娜美食服務有限公司 814 高市左營區大順路 260號3F~6 https://www.ghr-ido.url.tw/hot_509526.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2-01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ghr-ido.url.tw/hot_509526.html

日本為何離不開中國的食材?20140728  作者:蔡成平/本社公關部引用

  福喜食材的主要進口方——日本麥當勞也決定全面停止進口中國雞肉,轉向泰國採購,但是,日本的主流大媒體在大肆批評的同時,卻紛紛表現出難以“脫中國”的無奈。因為日本對中國食材已形成嚴重依賴,日本餐桌上充斥著大量有形無形的“中國產”。
在中國最大的食材出口對象國——日本,上海福喜事件引發的軒然大波仍未有降溫跡象。“福喜”連續數日盤踞日本大報頭版,電視臺也以新聞、專題等多種形式追蹤報導。“中國食品安全的倫理崩毀了”、“中國食品監管形同虛設”成為日媒的基本論調。
  長此以往,福喜事件恐怕將演變成為日本自2008年“毒餃子”事件以來最大的對華食品安全信任危機。當年導致10名消費者中毒的“毒餃子”事件,在日本形成極為惡劣、深遠的影響。
  針對福喜事件,日本厚生勞動省在曝光後即迅速展開緊急調查,如今雖未接到不良反應的報告,但查明截至721日的過去一年內,日本共從上海福喜公司進口雞肉等食材達到近6000噸,這一數字確實出乎很多人預料。
  日媒呼籲食材進口“脫中國”

  為此,日本國內再次興起食材“脫中國”的輿論,尤其是《北國新聞》、《西日本新聞》等一些地方報紙更是刊發社論進行呼籲。
  福喜食材的主要進口方——日本麥當勞[微博]也決定全面停止進口中國雞肉,轉向泰國採購,其總裁Sarah L. Casanova解釋道“日本消費者對中國食材陷入深深的不信任”。《熊本日日新聞》報導稱“越來越多的外食產業和流通巨頭正在考慮採取同樣行動”。
  但是,日本的主流大媒體在大肆批評的同時,卻紛紛表現出難以“脫中國”的無奈。因為日本對中國食材已形成嚴重依賴,日本餐桌上充斥著大量有形無形的“中國產”。
  正如日本大學生物資源科學部國際食品資源專家下渡敏治教授所言,“與中國地理上的接近、中國地域廣闊可供應四季食材,以及人工成本低廉等因素,讓日本企業在食品進口方面不得不依賴中國,日本要尋找替代國將非常困難。”
  中國是日本第二大食材來源國
  當前,日本的食料自給率僅為39%(2012年度、按卡洛裡基準計算),其餘的6成以上依賴進口,而最大的進口來源國便是美國和中國。
  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統計顯示,2013年度日本對中國農林水產品的進口額達12124億日元,在總額中的占比達13.5%,僅次於美國(占比18.2%)。其中在農產品(9.50, 0.06, 0.64%)進口方面,中國是日本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占比12.1%),在林產品、水產品進口方面,中國則是日本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分別占比15.6%17.7%)
  僅就食品進口而言,日本財務省的貿易統計顯示,2013年度日本食品進口總額為57295億日元,其中對華進口額為8706億日元、占比15%,僅次於美國(進口額12683億日元、占比22%)。與20年前相比,對華食品進口額增至2.4倍,占比增加了6%,而對美進口的占比則降低了7%
  更重要的是,與從美國大量進口玉米相比,進口自中國的多為肉類、蔬菜等事關百姓日常生活的品類。拿此次事件的焦點——雞肉而言,日本2013年度進口總量的47.9%來自中國,進口額達到997億日元;冷凍蔬菜進口的47.6%來自中國,進口額達750億日元。
  進一步探究會發現,日本人日常生活喜歡食用的生鮮、乾燥、冷凍蔬菜,以及火腿腸等肉質加工品、水果罐頭製品、米果、綠茶、海產品等,中國幾乎全部是第一大進口來源。
  例如,日本的天然蜂蜜的自給率只有7%,海外進口的77%來自中國;自給率只有8%的竹筍,海外進口的99%來自中國;自給率只有20%的蕎麥,海外進口的63%來自中國;自給率只有約40%的大蒜,海外進口的98%來自中國。此外,日本人平日、尤其是夏季鍾愛的鰻魚,約60%-80%進口自中國,其中活鮮鰻魚進口的79%來自中國、烤鰻魚串等鰻魚加工製品進口的99%來自中國。
  日本食糧問題專家小倉正行毫不諱言地指出,“若真‘脫中國’的話,日本商店裡的那些速食、袋裝及冷凍商品的絕大部分將消失。日本速食面中的調味料、漢堡和咖喱中用的大蔥等都幾乎100%依靠從中國進口。”
同時,日本農林水產省生鮮食料品價格及銷售動向調查(2012年度)顯示,進口大蒜每公斤的價格是514日元,國產大蒜則是2072日元;進口蔥的價格是每公斤292日元,國產蔥的價格則是583日元。也就是說,正是大量的食材進口維持了當下物價,否則百姓生活成本將大幅上漲。
  中國食材對日本諸多企業和消費者而言,恰如不定時炸彈,何時會爆出問題、會出現什麼問題,一切都不可預知。下渡敏治教授就尖銳地指出,“中國企業和員工的道德倫理低下,中國政府在整備食品監管體制,但標準並不嚴格。日本企業無論怎麼採取對策確保安全,也並不能消除今後仍會發生食品安全事件的隱患。”
  可以說,面對已滲透至日常生活角角落落的中國食材,日本國內廠家及消費者“想說愛你不容易”,但想說擺脫也著實難,日本百姓註定在短期內難以走出這樣的糾結。而中國的百姓,又何嘗不是更加糾結呢?
(本社公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