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最新文章
2
活動
3
20210401 銀寶人生故事2則 分享 4
https://www.ghr-ido.url.tw/ 弘農吉娜美食服務有限公司
弘農吉娜美食服務有限公司 814 高市左營區大順路 260號3F~6
寒流來臨及寒波來襲 不要固執於風雨無阻 身體需要適應溫差20250202 本社公關部上了年紀50歲以或者有服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對天氣變化的第一時間~最好待在習慣或熟悉的室內空間。很忌諱氣溫下降的第一時間就做室外的活動,例如清掃庭外、修剪花木、剷雪等;甚至有人喜歡風雨無阻地跑步、運動、游泳等等,最好是寒流來的第二、三天,才適度活動.心臟是對溫度最敏感的器官,天氣降溫時,就已經加大負荷需要血液循環量;如果又增加活動上的量,心臟負荷大與溫差大,人的心臟就容易不舒服.特別是凌晨起床前後,更是多發難過的時間.(本社公關部) 寒流氣溫急凍,最怕心血管疾病來敲門!醫師提點心肌梗塞保命方法 強烈冷氣團來襲,將出現 10 度以下低溫!當氣溫急凍時,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機,專家提醒,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並學會保命自救法,以免發生無法挽回的憾事。 寒流來襲加上華南雲雨區南下,全台各地今均呈濕冷天氣,中央氣象局中午再更新發布低溫特報,中部5縣市均納入橙色燈號、屬非常寒冷區域,持續低溫10度左右。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提醒,在春寒乍暖時期,因早晚溫差極大,若有心血管疾病相關病史者,不管任何年齡層,都需要特別留意「心肌梗塞」發作風險。 氣溫急凍,好發心血管疾病 因為在寒流來襲時,低溫會造成血管劇烈收縮、血壓上升,使得血管壁的不穩定斑塊破裂,容易造成急性血栓、心肌梗塞或中風;而當天氣回溫時,血管急速擴張,使心臟耗氧量增加,血流無法順利回流,心肌梗塞的機率就會增加。 陳玠宇表示,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長者 (男大於 45 歲、女大於 55 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肥胖者、停經婦女,或是有抽菸習慣,曾有中風、心絞痛等心血管病史者。 注意症狀,平時應積極檢查 急性心肌梗塞主要的症狀是突發性的胸痛、胸悶、冒冷汗、噁心、嘔吐、眩暈、急喘等,甚至出現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別等到更嚴重的心律不整、心臟跳停等需要急救時才就醫。 陳玠宇指出,心肌梗塞發作未及時就醫,將會大幅增加猝死的風險。心肌梗塞發最好的自救方法就是立即就醫,無論是按壓人中、放血等偏方,都不會有所幫助,切勿聽信謠言而延誤就醫時機。(20250202本社公關部) https://www.ghr-ido.url.tw/hot_509526.html 20250202 寒流來臨及寒波來襲 不要固執於風雨無阻 身體需要適應 2025-02-01 2026-02-01
弘農吉娜美食服務有限公司 814 高市左營區大順路 260號3F~6 https://www.ghr-ido.url.tw/hot_509526.html
弘農吉娜美食服務有限公司 814 高市左營區大順路 260號3F~6 https://www.ghr-ido.url.tw/hot_509526.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2-01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ghr-ido.url.tw/hot_509526.html

第一則:在家門口,下跪三拜/告別了鄰居,我走了!
我朋友有上台大和清華的兩兒子,我朋友還是進了養老院。
這是目前裏熱傳的一篇文章,也是在網上引起衆多反省的文字。作者是一位退休作家,即將去養老院時發出的感慨。

我要去養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會去養老院的。但是當生活開始不再能完全自理,而兒女又工作忙碌還要照顧孫子,無暇顧及你時,這似乎成了我唯一的出路。
養老院條件不錯,乾淨的單人房間,配有簡單實用的電器;各種娛樂設施齊全;飯菜還算可口;服務也很周到;環境也很優美;就是價格不菲。
我的退休金肯定無以支撐。但是我有自己的住房,將它賣掉,錢就不是問題了!我養老花不了,不久的將來剩下的就作爲遺產,留給兒子。兒子很理解:你的財產應該您享用,不要考慮我們。剩下的就是我要考慮做去養老院的準備了!

俗話說:破家值萬貫,指的是東西多。過日子針頭線腦什麼也少不了,箱子、櫃子、抽屜都裝滿了各種日常用品:四季的衣服,四季的牀上用品,堆積如山。
我喜歡收藏,郵票集了一大堆;紫砂壺也集了百十來把;還有許多珍藏的小件物品,什麼翠、核桃等小把件、掛件,還有二條小黃魚。特別是書,整個一面牆的書櫃,裝得滿滿的。
好酒什麼洋酒,也存了幾十瓶;還有全套的家用電器;做飯的各種器具,鍋碗瓢盆,柴米油鹽、各種調料,再把個廚房也塞的滿滿的;還有積攢的幾十本像冊……,看着滿滿的一屋子東西,我發愁了!
養老院只有一間屋子,一個櫃子,一張桌子,一張牀,一個沙發,一個冰箱、一個洗衣機,一臺電視機,一個電磁爐,一個微波爐。根本沒有存放我這些平生積攢的財富的地方。

在這一瞬間我忽然覺得,我的這些所謂財富都是多餘的,它們並不屬於我!我只不過是看一看、玩一玩,用一用,它們實際上只屬於這個世界。輪番降臨的生命,都只是過客。故宮是誰的?皇帝認爲是朕的,但是今天,它是人民的,是社會的。
爲什麼比爾·蓋茨要把自己身後的財產全部捐獻;爲什麼馬雲都宣佈要把他博物館的全部藏品全部捐獻...,那是因爲他們明白了:這一切原本就不是他們的,他們不過是看一看,玩一玩,用一用,生帶不來,死帶不去,倒不如沽名釣譽,落得個積善行德。多麼明智!

我的這一屋子東西,真想捐獻,但是拿不出手。要處理現在成了個難題。子孫能接受的寥寥無幾。我能想像,當兒孫面對我的這些苦心積累的寶貝時會是怎樣的情景:衣服被褥全部扔掉;幾十本珍貴的照片會全部毀掉;書被當作廢品賣掉;收集的藏品不感興趣會處理掉;紅木傢俱不實用,會賤價賣掉。
正如紅樓的結尾: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真乾淨!

我面對着如山的服裝,只揀了幾件愛穿的;廚房用品只留了一套鍋碗瓢盆;書挑了幾本還值得看的;紫砂壺挑了一把喝茶的;再帶上身份證、老年證、健保卡、戶口名簿,當然還有銀行卡,足夠了!
就是我的全部家當!我走了,我告別了鄰居,我在門口跪下拜了三拜,我把這個家還給這個世界!
是啊!人生只能睡一張牀,住一間房,再多的都是看着玩的!
人活一輩子終於明白: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不多,不要被多餘的東西束縛住了快樂!

四句話:
爭名奪利挺荒唐,
焦慮算計天天忙;
等到最後才明白,
人生不過一張牀。

對於60歲以上一族,是應該好好地想想,人生最後一程的路怎麼走?放下幻想和包袱,放下那些吃不完、穿不盡、也帶不走的東西。


第二則:退休教授養出8個博士,92歲被棄養老人院,渾身尿騷長褥瘡嘆:讀到博士,連孝字都不會寫 

冬天飄雨的台北縣八里,空氣中始終是潮濕的味道。又濕又冷的天氣,我被主管派來採訪安養中心的發言人,因為這裡有個92歲的老人家,在最近這8個月來,子女沒有代繳費用。 

安養中心發言人告訴我,她聯繫了老人在美國的8名子女,有的沒接電話;有的則說,老父親在台灣的生活費用,都是由住在德州達拉斯的大哥負責,「去找我大哥」,就掛了電話。 

安養中心「免費」照顧老人8個月,舉凡牛奶、尿布、鼻胃管餵食、餵藥……一切生活所需,全照應。「我們這裡還要照顧其他老人,大家都有付錢,唯獨這位老人,已經8個月了,家屬都沒付費」。 

安養中心發言人帶我去老人的房間。門一打開,霉味及尿騷味,撲鼻而來。老人神智不清、長期臥病在床,已經長了褥瘡,從濃濃的尿騷味研判,尿布應該一整天都沒換。 

昏睡中的老人,頭上戴著脫了線的毛線帽,孱弱的身軀蜷曲在棉被裡。他不知道我們正在拍攝錄影。 我摸了摸他的棉被,不知道是空氣潮濕、還是棉被已經被尿濕沒有更換,這樣嚴寒的冬天,一條濕棉被,怎麼蓋都是冷。 

安養中心選擇主動通知媒體採訪,希望藉由傳播報導的力量,讓老人的8名子女能夠「良心」發現,趕緊跟安養中心聯繫付錢。 

「我們沒辦法這樣免費照顧下去,這是我們的最後通牒,從現在起一個月內,子女再不付錢,我們拒收這位老人」。 

發言人話講得重,心卻是軟的。她告訴我這位老人的家庭背景。 

老人家是大學教授退休,妻子早逝,他獨自拉拔8名子女長大,8個孩子也很爭氣,全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並且在美國成家立業。 

老人很以這8個孩子為榮。老人的大兒子要創業,老爸爸把退休金匯給了這個大兒子;看到大哥拿了老爸的錢,其他子女接著找理由跟老爸要錢。老人家把財產都給了子女,身體出狀況後,大兒子回台灣一看,決定把老父親送到安養中心。 

剛開始的幾年,安養中心還有收到美國匯來的錢,但是就在採訪的那一年,安養中心怎麼打電話,都聯繫不到老人的大兒子。輾轉打給其他子女們,沒有人願意出錢,全都推給大哥。 

「我把老人家現在貧病交迫的模樣拍下來,寄給他的8名子女看,還是沒人理啊」!安養中心的發言人搖頭歎息說: 「虧他們都是博士咧,書不知道讀到哪裡去了,連最基本的孝道都沒有」! 

這則新聞播出後,我持續關注老人的情況。安養中心發言人告訴我,8名子女依舊沒消息。眼看一個月的期限就快到了,老人在某個夜裡,在睡夢中,悄無聲息地,走了。 

老爸爸即使神智不清、一直處於昏睡的情況下,彷彿知道有這一個月的期限。他不愛麻煩子女,一直到他走的那一刻,始終如此。 

老人走了,安養中心把消息告知8位子女,「每個人只跟我說『知道了』,就掛電話了」,安養中心最後自掏腰包,簡單處理老人的後事。 

阿祥不是讓老爸引以為傲的兒子,他是讓做水泥工的老爸擔心掛念一輩子的喜憨兒。「他媽媽走得早,要是我也走了,他一個人怎麼辦?誰來照顧他」? 

阿祥的父親是肺癌四期患者,靠著化療延續生命。每次老爸到醫院打化療,阿祥總是笑咪咪地跟爸爸手牽手,到住院處辦理報到手續。 

阿祥是個孝順的孩子。老爸打完化療身體虛弱,他會倒水給老爸喝。醫院送餐過來,他先餵爸爸吃飯,等爸爸吃好了,他開心地打開便當,大口大口吃,抬頭對爸爸笑。 

在阿祥臉上,看不到悲傷。彷彿這世間的苦難,都與他無關。 

醫師看了阿祥爸爸最新的檢查報告,腫瘤變大了,老爸的生命,進入倒數計時。當醫師告訴阿祥爸爸檢查結果,爸爸沉默了,凝視著身旁的阿祥;阿祥看著爸爸,露出他招牌天真的笑容。 

人世間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還有那些複雜的慾望,都影響不了這個孩子。單純的他,眼中只有爸爸,看到爸爸,他就開心。 

你掛念一生的孩子 是什麼樣的人 

做父母的,一輩子努力拉拔孩子,甚至傾盡所有, 去成全(成就)他們——但是,你知道你養的是什麼樣的孩子嗎? 

你用什麼標準看待你的孩子? 

傻兒子與博士兒子,是我在病房及採訪生涯中,看到的兩個故事。
(20210401 本社公關部)